5月15日,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举办“语文学科共同体教研活动”。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文军萍副教授应邀参会指导,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赵芯月一同前往参加学研活动。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晓萍及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本次研讨会。

第一节研讨课上,孙老师巧妙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进入《青蛙卖泥塘》的沉浸式学习。孙老师构建:首先以趣味盎然的情境创设打造“激趣场”,通过别开生面的课前舞蹈互动为引,激活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依托问题巧妙设计形成“聚能场”,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聚焦文本核心,深度探寻故事的逻辑脉络。最后借助角色扮演的沉浸式体验构建“生长场”,让学生化身文中的小动物,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模仿与声情并茂的台词演绎,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实现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双重提升。

第二节研讨课上,贺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回顾课文《肥皂泡》的核心内容,并借助视频引领学生捕捉肥皂泡的色彩层次与形态变幻,在具象感知中理解“五色的浮光”“轻轻透明”等精妙词语;随后以“泡泡的奇幻之旅”为想象支点,通过情境化提问推动学生代入文本视角,在创造性表达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贺老师巧妙勾连冰心在《小桔灯》《繁星》中的经典语句,在跨文本的审美对话中叩响课外阅读的大门,为学生的文学鉴赏之路埋下兴趣的种子。

课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评课议课活动。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的语文组老师代表做了点评,卓娜老师做以总结概括。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文军萍副教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在充分肯定教学亮点的同时,也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其一,强调教师需深度践行“学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将“学”的核心地位贯穿教学设计与实施全过程;其二,着重指出教师应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通过持续提升数字素养能力,创新运用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策略,全方位激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课堂参与热情与学习内驱力。宝鸡高新风师实验小学校长李小萍结合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向教师群体提出“三备课”与“四观课”的系统化教学提升策略。“三备课”即备课时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以及心中有理念;“四观课”即观课时要关注课堂中师生谁为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这一体系化的教学指导建议为教师优化教学实践、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径,助力教师在“学为中心”的理念下实现教学能力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文/赵芯月 审核/文军萍)